close
文章內容取自於網路
侵權時請告之
<table border=0 cellSpacing=5 bgColor=#000099>
<tbody>
<tr>
<td>
<table style="BORDER-BOTTOM-STYLE: dashed; BORDER-RIGHT-STYLE: dashed; WIDTH: 570px; BORDER-TOP-STYLE: dashed; HEIGHT: 379px; BORDER-LEFT-STYLE: dashed" border=6 cellSpacing=6 cellPadding=0 bgColor=#3300cc>
<tbody>
<tr>
<td>
<table style="WIDTH: 570px" border=0 cellSpacing=0 cellPadding=3 background=" http://i593.photobucket.com/albums/tt14/plokijuhyg/Flash%20Line/3d11afbb.gif" bgColor=#000000 align=center>
<tbody>
<tr>
<td>
<table style="WIDTH: 570px; HEIGHT: 379px" id=table6 border=1 width=570 background=http://pcdn1.rimg.tw/photos/2086993_2xbguhm_sql.gif bgColor=#0000ff>
<tbody>
<tr>
<td>
<div style="FILTER: Alpha(opacity=100,style=4); WIDTH: 570px; BACKGROUND: url(http://pcdn1.rimg.tw/photos/1997007_nlyb8or_l.jpg); HEIGHT: 379px">
<div align=left><font color=#800000><embed height=379 type=application/x-shockwave-flash align=left width=570 src=http://i593.photobucket.com/albums/tt14/plokijuhyg/swf/201111661.swf wmode="transparent" allowscriptaccess="never"></embed></font></div></div><embed style="POSITION: absolute; WIDTH: 500px; HEIGHT: 379px; TOP: 150px; LEFT: 0px" height=379 type=application/x-shockwave-flash width=570 src=http://i868.photobucket.com/albums/ab249/vivian563663/Flash/starlight/vul3ek6st2011008.swf wmode="transparent" allowscriptaccess="never">
<table class=t_msg border=0 cellSpacing=0 cellPadding=2>
<tbody>
<tr>
<td style="PADDING-TOP: 10px" class=line height="100%" vAlign=top>
<div style="FONT-SIZE: 15px"><font color=#ff0000 size=3><strong><font color=#60bf00>父母給愛的方式必須設限,忍一時,能給孩子更強壯的心靈、更卓越的競爭力,停止溺愛,永遠不嫌遲! <br><br></font><font color=#60bf00>「為人母者,不患不慈,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。愛而不教,使淪於不肖,陷於大惡,入於刑闢,歸於亂亡,非他人敗之也,母敗之也。」《資治通鑑》作者司馬光在《溫公家範》這麼說。 <br><br>對溺愛世代的父母,這句話無疑是當頭棒喝。這群父母往往給了太多的愛,卻不知道「該給什麼」、「該給多少」? <br><br>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表示,現代孩子最需要具備的十一種大能力(編按:十一種能力包括:同理力、自信力、勇敢力、接納別人的能力、適度的表達力、決定的能力、等待力、親和力、尊重力、合作力、智慧力),經過核對後發現:被寵溺的孩子幾乎樣樣缺乏。 <br><br>尤其,父母溺愛孩子的「首要傷害」,會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。因為孩子從未被父母喝叱「不行!」,他就無法體會別人的情緒、需要、想法。被溺愛的孩子也容易沒有自信,因為父母為他做了一切,他還能做什麼?而總是伸出一隻手要幫孩子的父母,也要小心孩子表達力會有問題,因為在他還沒表達前,父母就已為之代勞了。 <br><br>所以,不論你的溺愛是放任型,或是過度保護型,父母都要謹記四口訣:「停、收、等、慢」,收回一隻手,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。 <br><br>首先,要停下來。 <br><br>停:給愛前,先問這是誰的需要? <br><br>溺愛的父母在行事前要停下來問問自己:「我現在要替他做的,是我的需要,還是孩子的需要?」 <br><br>第十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佳作,樊雪春寫的〈我看見我的女兒〉一文,內容就描述她母親給她的是一份「專斷的愛」: <br><br>成長的歲月中,她嫌我洗澡洗不乾淨,帶著菜瓜布好心的把我拎進浴室,做一場脫皮之旅,她洗得很高興,我則是低著頭像一隻代宰的羔羊,就這樣一直幫我洗到十八歲。她嫌我的頭髮太長,蓋住了眼睛,把我拎到理髮店,剪一個西瓜皮。理髮師一面剪,我一面掉著眼淚……如果我拒絕吃下當歸雞,她會滿懷憤怒的把雞吃光光……「沒人要的雞我自己吃。」她恨恨的說。 <br><br>「母親的背影,是我最熟悉的姿勢。」樊雪春這段話隱喻著,母親的好意和子女的需要經常背道而馳。因此,父母在給愛的時候,一定要問自己:這是誰的需要? <br><br>收:孩子的問題,留給他們解決 <br><br>第二,有些事要收手,好父母最好是少一隻手。父母應該問:「現在發生的問題,問題所有權人是誰?」 <br><br>讓孩子處理屬於他自己的問題,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政大心理系教授鍾思嘉指出,父母這樣做並不意謂停止對孩子的愛,而是肯定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。「這個管教態度對子女而言,就像送給子女一份『信任他』的禮物,不用花錢,卻是一份無價禮品。」 <br><br>如何劃分問題所有權?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:「這事有沒有干擾或妨礙到我的生活?」、「這事對孩子和他人是否造成傷害,甚至危害生命安全?」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,就不關父母的事,父母要收手,不要剝奪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,父母只要從旁鼓勵和注意就夠了。 <br><br>等:不立即服務,讓他為自己負責 <br><br>第三,父母要學會等。等一等,不要立即反應,讓孩子經歷自然與合理的行為結果。 <br><br>父母一直為孩子做太多不必要的服務,叮嚀嘮叨,結果讓孩子養成不在乎的習慣,父母就得一直扮演「為孩子負責」的角色。 <br><br>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舉例,很多父母一早就耳提面命要孩子帶外套、到學校後要記得隨溫度變化穿脫,出門前又親自將衣服穿上。如果這時父母能夠停下來,讓孩子自己嘗到沒帶外套的自然結果,父母往後就不需再吃力不討好的提醒了。 <br><br>鍾思嘉也輔導過一個個案:田先生有四個女兒,在一次家庭會議後,他們同意在晚餐後負責收桌面、洗碗筷,但幾天後,他們忘了該盡的責任。隔天,田太太也停止做早、晚餐,孩子不解。只見田太太說:「很對不起,我實在沒法在又髒又亂的廚房裡做飯。」 <br><br>接著,田先生夫提議出去吃飯,孩子歡呼的問要去哪一家。想不到田先生說:「我沒有說要帶你們一起去啊!你們得照顧自己,自己想辦法了。」結果,等到他們回來,孩子都吃過了,而且也把廚房整理乾淨。 <br><br>第四,要慢。因為延後孩子享樂,是他以後競爭力的來源。 <br><br>慢:延後享樂,競爭力更強 <br><br>這是個非常有名的實驗,心理學家華特.米歇爾(Walter Mischel)針對史丹佛大學附近社區的四歲小朋友們,進行一系列為期十多年的追蹤研究。當時,他手上拿著兩種零食,讓每個小孩區分出最喜歡和次喜歡的。然後他告訴小朋友說,他會出去這個教室,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。不想等的小朋友會拿到次喜歡的食物;如果可以等,但不知會等到何時的小朋友,會拿到最喜歡的食物。 <br><br>十多年後,米歇爾發現:「等待越久的小孩,長大後處理挫折的能力越好,比較專心,表達力、邏輯力、計畫力等也越好,且其日後SAT(美國大學入學的學力測驗)的分數越高。」這就是被稱為「延後享樂」(delay of gratification)的經典研究。 <br><br>改變給愛的方式:先降低頻率,再找出孩子真正的需求 <br><br>要父母突然改變與孩子長期相處的模式,並非一蹴可幾。初期,父母可先將溺愛的頻率降低,然後再將「給愛」的方式移轉成孩子真正需要的。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舉例:「很多高中生的父母,花一千小時為他們補習上學接接送送,但大學基測出來,卻只能以分數落點去找志願科系。其實父母應該做的,可能是花五十個小時陪孩子去瞭解適合的科系,這五十小時的影響遠比一千小時的接送要重要。」 <br><br>「停、收、等、慢」,將你的愛昇華,才能真正對孩子有幫助。 <br><br>*生活大能力,你的孩子得幾分? <br><br>答題方式 請根據孩子的真實狀況快速給分,依照符合程度,分數各異:偏高2分、一般1分、偏低0分,做完24題後,累計總分 <br><br>檢測對象 此問卷設計係針對孩子6歲至12歲的父母, <br><br>1. 大部分時間,自己整理書包、準備上學用品 <br><br>2. 受挫或被拒絕時,不會一直吵鬧,或與父母交換條件 <br><br>3. 很想要超市、百貨公司的某樣東西,未經同意,能等待或放棄 <br><br>4. 借東西前,會先向物主說一聲 <br><br>5. 做錯事不會一直說是別人的錯,會想下次怎麼做更好 <br><br>6. 會時常關心家庭其他成員 <br><br>7. 客人來家裡,會分享所有物或玩具,或給大家留愛吃的東西 <br><br>8. 規定、約定打電動或看電視時間,或上床睡覺時間,可以遵守 <br><br>9. 需要做決定時,知道自己要什麼,不會不知所措 <br><br>10. 對於分配到的打掃、洗碗家事或功課,大多能負責 <br><br>11. 清楚表達想法或需要,不需父母猜測、詢問半天 <br><br>12. 遇到問題,自己想辦法解決,不會馬上喊父母來協助 <br><br>13. 能自然的對別人招呼,如鄰居、管理員 <br><br>14. 被指出錯誤,會反省,會思考別人說的,不是只有「我對」 <br><br>15. 生氣適可而止,能說出為何讓他生氣的事 <br><br>16. 當父母稱讚別的孩子,也能學習欣賞別人 <br><br>17. 知道父母為他做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的,會表達感謝 <br><br>18. 在家與在校,態度、表現一樣 <br><br>19. 在零用錢的額度內適當使用,不超支、不預支 <br><br>20. 喜歡自己、欣賞自己、肯定自己,有自信的 <br><br>21. 容易親近,大方和善,或樂於與人合作 <br><br>22. 喜歡動手幫忙做家事,不懶散 <br><br>23. 在大熱天,雖會煩躁、抱怨,也能去做該做的事 <br><br>24. 不會一直比較物質的貴賤,或覺得高人一等 <br><br>檢測結果 <br><br>37分以上 你不會太寵愛孩子,你的孩子已具備很好的社會化能力,能應付變遷快速的社會 <br><br>36-25分 你有一點寵愛你孩子,現在你要幫助他建立較欠缺的能力 <br><br>24-12分 你蠻寵愛孩子,有時過度保護,有時又太放任,阻礙他發展相關能力的意願與標準 <br><br>11分以下 你已經過度寵愛你孩子,使他無法建立許多能力,你應該要檢視他欠缺這些能力的原因,謹記「停收等慢」4口訣 </font>
<div style="FILTER: Alpha(opacity=100,style=3); WIDTH: 500px; BACKGROUND: url(http://pcdn1.rimg.tw/photos/1997007_nlyb8or_l.jpg); HEIGHT: 379px">
<div align=left><font color=#800000><embed height=379 type=application/x-shockwave-flash align=left width=600 src=http://i593.photobucket.com/albums/tt14/plokijuhyg/swf/201111661.swf wmode="transparent" allowscriptaccess="never"></embed></font></div></div></strong></font></div></td></tr></tbody></table></embed></td></tr></tbody></table></td></tr></tbody></table></td></tr></tbody></table></td></tr></tbody></table>
<p align=center><a href="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wendy0604@kimo.com" target=blank><font color=#0000ff size=2 face=標楷體><strong><img style="WIDTH: 213px; HEIGHT: 244px" border=0 alt="""""""" src="http://2.share.photo.xuite.net/a09301314/123ff17/4815822/206216265_x.jpg" /></strong></font></a></p>
<p align=center>文章內容取自於網路</p>
<p align=center>侵權時請告之</p>
<tbody>
<tr>
<td>
<table style="BORDER-BOTTOM-STYLE: dashed; BORDER-RIGHT-STYLE: dashed; WIDTH: 570px; BORDER-TOP-STYLE: dashed; HEIGHT: 379px; BORDER-LEFT-STYLE: dashed" border=6 cellSpacing=6 cellPadding=0 bgColor=#3300cc>
<tbody>
<tr>
<td>
<table style="WIDTH: 570px" border=0 cellSpacing=0 cellPadding=3 background=" http://i593.photobucket.com/albums/tt14/plokijuhyg/Flash%20Line/3d11afbb.gif" bgColor=#000000 align=center>
<tbody>
<tr>
<td>
<table style="WIDTH: 570px; HEIGHT: 379px" id=table6 border=1 width=570 background=http://pcdn1.rimg.tw/photos/2086993_2xbguhm_sql.gif bgColor=#0000ff>
<tbody>
<tr>
<td>
<div style="FILTER: Alpha(opacity=100,style=4); WIDTH: 570px; BACKGROUND: url(http://pcdn1.rimg.tw/photos/1997007_nlyb8or_l.jpg); HEIGHT: 379px">
<div align=left><font color=#800000><embed height=379 type=application/x-shockwave-flash align=left width=570 src=http://i593.photobucket.com/albums/tt14/plokijuhyg/swf/201111661.swf wmode="transparent" allowscriptaccess="never"></embed></font></div></div><embed style="POSITION: absolute; WIDTH: 500px; HEIGHT: 379px; TOP: 150px; LEFT: 0px" height=379 type=application/x-shockwave-flash width=570 src=http://i868.photobucket.com/albums/ab249/vivian563663/Flash/starlight/vul3ek6st2011008.swf wmode="transparent" allowscriptaccess="never">
<table class=t_msg border=0 cellSpacing=0 cellPadding=2>
<tbody>
<tr>
<td style="PADDING-TOP: 10px" class=line height="100%" vAlign=top>
<div style="FONT-SIZE: 15px"><font color=#ff0000 size=3><strong><font color=#60bf00>父母給愛的方式必須設限,忍一時,能給孩子更強壯的心靈、更卓越的競爭力,停止溺愛,永遠不嫌遲! <br><br></font><font color=#60bf00>「為人母者,不患不慈,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。愛而不教,使淪於不肖,陷於大惡,入於刑闢,歸於亂亡,非他人敗之也,母敗之也。」《資治通鑑》作者司馬光在《溫公家範》這麼說。 <br><br>對溺愛世代的父母,這句話無疑是當頭棒喝。這群父母往往給了太多的愛,卻不知道「該給什麼」、「該給多少」? <br><br>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表示,現代孩子最需要具備的十一種大能力(編按:十一種能力包括:同理力、自信力、勇敢力、接納別人的能力、適度的表達力、決定的能力、等待力、親和力、尊重力、合作力、智慧力),經過核對後發現:被寵溺的孩子幾乎樣樣缺乏。 <br><br>尤其,父母溺愛孩子的「首要傷害」,會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。因為孩子從未被父母喝叱「不行!」,他就無法體會別人的情緒、需要、想法。被溺愛的孩子也容易沒有自信,因為父母為他做了一切,他還能做什麼?而總是伸出一隻手要幫孩子的父母,也要小心孩子表達力會有問題,因為在他還沒表達前,父母就已為之代勞了。 <br><br>所以,不論你的溺愛是放任型,或是過度保護型,父母都要謹記四口訣:「停、收、等、慢」,收回一隻手,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。 <br><br>首先,要停下來。 <br><br>停:給愛前,先問這是誰的需要? <br><br>溺愛的父母在行事前要停下來問問自己:「我現在要替他做的,是我的需要,還是孩子的需要?」 <br><br>第十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佳作,樊雪春寫的〈我看見我的女兒〉一文,內容就描述她母親給她的是一份「專斷的愛」: <br><br>成長的歲月中,她嫌我洗澡洗不乾淨,帶著菜瓜布好心的把我拎進浴室,做一場脫皮之旅,她洗得很高興,我則是低著頭像一隻代宰的羔羊,就這樣一直幫我洗到十八歲。她嫌我的頭髮太長,蓋住了眼睛,把我拎到理髮店,剪一個西瓜皮。理髮師一面剪,我一面掉著眼淚……如果我拒絕吃下當歸雞,她會滿懷憤怒的把雞吃光光……「沒人要的雞我自己吃。」她恨恨的說。 <br><br>「母親的背影,是我最熟悉的姿勢。」樊雪春這段話隱喻著,母親的好意和子女的需要經常背道而馳。因此,父母在給愛的時候,一定要問自己:這是誰的需要? <br><br>收:孩子的問題,留給他們解決 <br><br>第二,有些事要收手,好父母最好是少一隻手。父母應該問:「現在發生的問題,問題所有權人是誰?」 <br><br>讓孩子處理屬於他自己的問題,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政大心理系教授鍾思嘉指出,父母這樣做並不意謂停止對孩子的愛,而是肯定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。「這個管教態度對子女而言,就像送給子女一份『信任他』的禮物,不用花錢,卻是一份無價禮品。」 <br><br>如何劃分問題所有權?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:「這事有沒有干擾或妨礙到我的生活?」、「這事對孩子和他人是否造成傷害,甚至危害生命安全?」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,就不關父母的事,父母要收手,不要剝奪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,父母只要從旁鼓勵和注意就夠了。 <br><br>等:不立即服務,讓他為自己負責 <br><br>第三,父母要學會等。等一等,不要立即反應,讓孩子經歷自然與合理的行為結果。 <br><br>父母一直為孩子做太多不必要的服務,叮嚀嘮叨,結果讓孩子養成不在乎的習慣,父母就得一直扮演「為孩子負責」的角色。 <br><br>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舉例,很多父母一早就耳提面命要孩子帶外套、到學校後要記得隨溫度變化穿脫,出門前又親自將衣服穿上。如果這時父母能夠停下來,讓孩子自己嘗到沒帶外套的自然結果,父母往後就不需再吃力不討好的提醒了。 <br><br>鍾思嘉也輔導過一個個案:田先生有四個女兒,在一次家庭會議後,他們同意在晚餐後負責收桌面、洗碗筷,但幾天後,他們忘了該盡的責任。隔天,田太太也停止做早、晚餐,孩子不解。只見田太太說:「很對不起,我實在沒法在又髒又亂的廚房裡做飯。」 <br><br>接著,田先生夫提議出去吃飯,孩子歡呼的問要去哪一家。想不到田先生說:「我沒有說要帶你們一起去啊!你們得照顧自己,自己想辦法了。」結果,等到他們回來,孩子都吃過了,而且也把廚房整理乾淨。 <br><br>第四,要慢。因為延後孩子享樂,是他以後競爭力的來源。 <br><br>慢:延後享樂,競爭力更強 <br><br>這是個非常有名的實驗,心理學家華特.米歇爾(Walter Mischel)針對史丹佛大學附近社區的四歲小朋友們,進行一系列為期十多年的追蹤研究。當時,他手上拿著兩種零食,讓每個小孩區分出最喜歡和次喜歡的。然後他告訴小朋友說,他會出去這個教室,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。不想等的小朋友會拿到次喜歡的食物;如果可以等,但不知會等到何時的小朋友,會拿到最喜歡的食物。 <br><br>十多年後,米歇爾發現:「等待越久的小孩,長大後處理挫折的能力越好,比較專心,表達力、邏輯力、計畫力等也越好,且其日後SAT(美國大學入學的學力測驗)的分數越高。」這就是被稱為「延後享樂」(delay of gratification)的經典研究。 <br><br>改變給愛的方式:先降低頻率,再找出孩子真正的需求 <br><br>要父母突然改變與孩子長期相處的模式,並非一蹴可幾。初期,父母可先將溺愛的頻率降低,然後再將「給愛」的方式移轉成孩子真正需要的。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舉例:「很多高中生的父母,花一千小時為他們補習上學接接送送,但大學基測出來,卻只能以分數落點去找志願科系。其實父母應該做的,可能是花五十個小時陪孩子去瞭解適合的科系,這五十小時的影響遠比一千小時的接送要重要。」 <br><br>「停、收、等、慢」,將你的愛昇華,才能真正對孩子有幫助。 <br><br>*生活大能力,你的孩子得幾分? <br><br>答題方式 請根據孩子的真實狀況快速給分,依照符合程度,分數各異:偏高2分、一般1分、偏低0分,做完24題後,累計總分 <br><br>檢測對象 此問卷設計係針對孩子6歲至12歲的父母, <br><br>1. 大部分時間,自己整理書包、準備上學用品 <br><br>2. 受挫或被拒絕時,不會一直吵鬧,或與父母交換條件 <br><br>3. 很想要超市、百貨公司的某樣東西,未經同意,能等待或放棄 <br><br>4. 借東西前,會先向物主說一聲 <br><br>5. 做錯事不會一直說是別人的錯,會想下次怎麼做更好 <br><br>6. 會時常關心家庭其他成員 <br><br>7. 客人來家裡,會分享所有物或玩具,或給大家留愛吃的東西 <br><br>8. 規定、約定打電動或看電視時間,或上床睡覺時間,可以遵守 <br><br>9. 需要做決定時,知道自己要什麼,不會不知所措 <br><br>10. 對於分配到的打掃、洗碗家事或功課,大多能負責 <br><br>11. 清楚表達想法或需要,不需父母猜測、詢問半天 <br><br>12. 遇到問題,自己想辦法解決,不會馬上喊父母來協助 <br><br>13. 能自然的對別人招呼,如鄰居、管理員 <br><br>14. 被指出錯誤,會反省,會思考別人說的,不是只有「我對」 <br><br>15. 生氣適可而止,能說出為何讓他生氣的事 <br><br>16. 當父母稱讚別的孩子,也能學習欣賞別人 <br><br>17. 知道父母為他做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的,會表達感謝 <br><br>18. 在家與在校,態度、表現一樣 <br><br>19. 在零用錢的額度內適當使用,不超支、不預支 <br><br>20. 喜歡自己、欣賞自己、肯定自己,有自信的 <br><br>21. 容易親近,大方和善,或樂於與人合作 <br><br>22. 喜歡動手幫忙做家事,不懶散 <br><br>23. 在大熱天,雖會煩躁、抱怨,也能去做該做的事 <br><br>24. 不會一直比較物質的貴賤,或覺得高人一等 <br><br>檢測結果 <br><br>37分以上 你不會太寵愛孩子,你的孩子已具備很好的社會化能力,能應付變遷快速的社會 <br><br>36-25分 你有一點寵愛你孩子,現在你要幫助他建立較欠缺的能力 <br><br>24-12分 你蠻寵愛孩子,有時過度保護,有時又太放任,阻礙他發展相關能力的意願與標準 <br><br>11分以下 你已經過度寵愛你孩子,使他無法建立許多能力,你應該要檢視他欠缺這些能力的原因,謹記「停收等慢」4口訣 </font>
<div style="FILTER: Alpha(opacity=100,style=3); WIDTH: 500px; BACKGROUND: url(http://pcdn1.rimg.tw/photos/1997007_nlyb8or_l.jpg); HEIGHT: 379px">
<div align=left><font color=#800000><embed height=379 type=application/x-shockwave-flash align=left width=600 src=http://i593.photobucket.com/albums/tt14/plokijuhyg/swf/201111661.swf wmode="transparent" allowscriptaccess="never"></embed></font></div></div></strong></font></div></td></tr></tbody></table></embed></td></tr></tbody></table></td></tr></tbody></table></td></tr></tbody></table></td></tr></tbody></table>
<p align=center><a href="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wendy0604@kimo.com" target=blank><font color=#0000ff size=2 face=標楷體><strong><img style="WIDTH: 213px; HEIGHT: 244px" border=0 alt="""""""" src="http://2.share.photo.xuite.net/a09301314/123ff17/4815822/206216265_x.jpg" /></strong></font></a></p>
<p align=center>文章內容取自於網路</p>
<p align=center>侵權時請告之</p>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